熱搜:

真相了!保險公司賺錢跟拒賠有關......

收藏

保保駕到solo · 一年前1161 人看過

在大多數(shù)人印象里:


買保險容易,但理賠那可太難了!


就像《蜀道難》,難于上青天。


但真是這樣嗎?



1


不可否認,造成這樣的印象,保司確實有一定的責任。

 

在大家看來,保險公司就是靠拒賠掙錢。

 

理賠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掏錢,多拒賠=少掏錢,反過來就相當于賺了。


(圖片來源:dbbqb)


但,事實并非如此。


靠拒賠來賺錢,這種操作太低級了。


不僅會影響自身品牌形象。


而且有銀保監(jiān)會看著,很難胡來。


實際上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于:保險資金帶來的投資收益。


說白了,就是可以用我們交的保費拿去投資,用投資的錢實現(xiàn)盈利。


畢竟,我們買保險的時間,跟出險理賠的時間有一定的時差。


今年投保,可能20年、30年之后才出險。


這每年交的錢,如果放任它躺在賬戶里,結果就是貶值!


到時候出險,用什么賠?


所以保險公司會拿著這些錢去投資,股票、債券、不動產(chǎn)、企業(yè),都行。


只要達到一定的收益 ,不僅能正常賠錢,還能小賺一筆。


再透露個事兒:


每一款保險備案銷售前,都有專業(yè)精算師核算過賠付成本。


每賣出一單,后續(xù)要理賠多少錢,保險公司基本上心中有數(shù),而且是可以承受的。


實在沒必要為了節(jié)省成本、故意拒賠,搞臭自己的名聲。


因此結論是,保險公司沒有必要靠拒賠來掙錢。



2


給大家貼幾個2020年保司披露的理賠年報。



其實數(shù)據(jù)也證實了Solo說的,保險公司不靠拒賠賺錢。


從表格上看,無論保司是否出名,獲賠率都在97%以上,有些甚至高達99%。


既然如此,為啥大家的印象里,還是覺得保司喜歡拒賠、保險就是騙人的呢?


Solo總結了3點原因:


1. 誤導 


這個鍋還是得保司自己來背。


保險這東西本身復雜,幾十頁的合同條款,讓一個專業(yè)的人來看也要花不少時間。


保司要賣產(chǎn)品,自然應該充當著市場教育,提供專業(yè)服務的角色。


但早期為了發(fā)展,保司雇傭大批營銷人,到處攬客。


這批喜歡門口蹲點的營銷人,并未經(jīng)系統(tǒng)培訓、資格審查。


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懂產(chǎn)品條款,造成誤導也就見怪不怪了。


上個月,微博有個熱搜:


買了9年的教育基金,被發(fā)現(xiàn)是個終身壽險。

回頭溝通業(yè)務員,以離職為理由,直接拒絕。



只希望以后的時間,保司在從業(yè)人員這塊嚴格一些。


嚴格把控營銷,少整些這種“花邊”新聞,讓大家覺得是個渣男。


2. 媒體誤導 


對于新聞媒體來說,“矛盾沖突”才有價值。


一個人買了份意外險,發(fā)生意外身故,家人申請賠償,保司二話不說打了100萬到賬上。


媒體報道這事,有多少人愿意看?


是該說保司仁愛道德,還是這家人遇事不幸?


但若是整個“花20萬買保險,出險住院被保司拒賠”就很有看頭了。


群眾的情緒總是容易被帶動。


(圖片來源:dbbqb)


看到這樣的新聞,必然是義憤填膺,有種操刀干架的沖動。


加上“幸存者偏差”效應,種在大家意識中“保司喜歡拒賠,騙人”的印象就有越來越深。


Solo沒辦法要求人家對這種事少說點,只是覺得大家可以客觀一點,遇事冷靜一點。


3. 保險確實是個比較專業(yè)的東西 


保險并不難懂,但也不簡單。


一個產(chǎn)品需要層層審批,一個合同有大幾十頁,一次理賠需要準備各種材料。


之前有個同事買了X醫(yī)保的產(chǎn)品,出險理賠也被折磨的夠嗆。


對一個普通人來說,不可謂不難。


E N D


理賠難這事客觀存在。


但不是說保司故意不賠,而是涉及的一些專業(yè)東西,對普通人來說有些難懂。


有銀保監(jiān)會管著,保司也是按規(guī)矩辦事。


所以我對大家的建議:


找專業(yè)的平臺,專業(yè)的顧問,多看看條款,多留個心眼。


對了,Solo這邊,可以提供1V1的專人服務,方案定制。


后續(xù)的協(xié)助理賠,還能享受貼心的“小馬理賠”。


從前期的求溝通-方案定制-保單管理-出險協(xié)助理賠,提供一站式的服務。


分享微信
921
預約咨詢

資深顧問免費為你解答

今天已有0人提交預約
問題類型
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,不泄露至任何
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
萬+
累計投??蛻魯?shù)
專業(yè)保險服務
合作保險公司